8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习总书记的指示,寄托了党和国家对儿童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鼓舞和鞭策。
在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保护方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一直得益于市卫生计生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走在全国公共卫生大规模实践的前列,依托上海特有的眼病防治三级网络,率先进行诸多探索。新时期,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将继续从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出发,巩固现有的近视防控基础,加强眼防人才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继续完善适应新时代特点的眼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维护儿童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是上海市唯一一家集眼病预防、治疗为一体的市级专科医院,承担全市的眼病防治工作,眼病防治公共卫生业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守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一直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20世纪 70年底中心曾挂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所”。
率先大规模时间,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
2009年,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早发现、早干预,上海知名老一辈专家提出建议呼吁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时任市领导召集专题会议,明确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承担实施任务。2010年,在上海市卫计委和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负责策划,结合2007年-2009年上海市儿童近视监测与干预试点经验,申报并获上海市第三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立项,市区两级财政配套实施。2011年-2013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继续组织专家论证、细化方案,牵头组织各区眼病防治机构、社区和定点医院实施,在上海市全市范围内开展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建立工作。
屈光发育档案就像是眼球的健康档案,记录儿童眼球生长发育的重要信息。通过连续、动态地监测儿童青少年视力、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等情况,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近视等各种眼病问题,对于未发生近视者,可以提前根据远视储备情况,预测近视发生的时间,提前预警;对于已近视者,可以根据视力屈光进展速度情况,针对性给予不同的临床控制方案。专家建议从2~3岁起就应接受睫状肌麻痹下验光,认真记录结果,科学指导近视预防和控制。这刷新了我们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思路和方法的认识。
但是,作为一项广覆盖的公共卫生服务,显然全体采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的方案做不到,现实情况下,我们的人力、财力资源、受众理念和接受度都跟不上。因此,经组织专家论证,最后采取分步走的方案,校园初筛主要进行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眼轴长度的检查和危险因素的采集,然后进行分档管理,可疑异常对象转诊到定点医院进行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及矫治,所有过程数据进行信息化建档,并广泛开展近视防控健康宣教。
至项目结束时全市校园初筛共覆盖109.7万名学生,复诊累计约8万人次。此项工作于2014年起被纳入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眼病防治常规工作开展,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提供长期动态的眼健康服务。目前该项目已为177万余名儿童青少年建立档案、覆盖2459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为超过327万人提供筛查服务,已基本实现校园初筛、反馈、转诊和复诊服务全程信息化管理。项目工作机制、人才队伍、工作流程和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论证也发表在国际专业眼科杂志上,特别是提出的视力联合非睫状肌麻痹下验光联合进行近视筛查得到认可。
在实践中我们慢慢领悟到,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是近视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实施后续一级(让未近视的不要近视)、二级(早期发现已近视的早期科学控制)、三级预防(对已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定期监测眼底状况)措施的前部工作,根据档案有的放矢给予后续措施才真正实现其价值。
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为切入点,开展近视行为干预
2008年以来,国内外同行多位先行者对近视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和实践,证据逐渐指向户外活动时间是近视的保护因素,户外活动时间多的孩子发生近视的风险降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
2015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近视团队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因此,决定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为切入点加强干预,探索在上海经济和教育背景下的适宜干预模式、科学评估干预实践效果。此项工作列入上海市第四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反复论证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016年,在上海市卫计委和上海市教委联合下发方案文件大力推动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组织区级眼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教育部门密切协商、合作,在全市8个区16所学校进行试点,每天增加学生40-80分钟额外户外活动时间,对组织发动学校和学生家长认可参与、以及探索学校户外活动干预近视内容、方法及管理模式方面,克服了一个个难关。期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自主专利研发可记录户外活动时间的儿童智能腕表设备及信息管理平台,帮助客观评估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情况和学校干预措施落实实际,探索公共卫生行为干预监测和督导工作新方法,目前该干预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已发现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与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密切相关,户外活动时间越少,发生率就越高。目前项目仍在推进中,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还将加快总结户外活动干预近视的实践成果,为新时期综合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此项工作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内外近视防控学界等普遍关注。
为更广范围传播科学理念,促进儿童青少年向健康护眼行为转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突破传统的健康教育思维,发起“‘目’浴阳光 预防近视(Go Sunning for Sight)系列健康促进公益行动”,采用适应时代特点的方式,寓教于乐,在公园绿地举办亲子健康跑、户外嘉年华、草木大搜索、动物大搜索、眼底世界大搜索等活动,受到学生及家长热捧、报名需要“秒抢”的速度,累计有万余人次线下参与,同时线上举办多期全市性小学生创意护眼大赛,媒体广泛报道辐射,吸引多家爱心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支持和参与,掀起健康促进新风尚。目前“‘目’浴阳光 预防近视”行动已逐渐形成健康科普品牌效应,先后荣获“2017年上海市卫生计生行业十大青年公益”奖和“2018年上海市首届卫生计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金奖”;特别值得骄傲的是,2017年项目口号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采纳作为全国爱眼日主题推向全国,也被国际防盲组织在全球最高级别防盲门户网站专题连续播报活动盛况。
新时期进一步措施
以推广“明眸”APP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服务平台为新时期抓手,进一步扩大屈光发育档案建档服务覆盖面,延伸完善眼健康服务内容。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解决公共卫生机构“力量单薄”的困境,提高近视防控工作效率,让家长、学生、社会广泛参与,真正发挥屈光发育档案的应用价值,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开发了集档案查询、复诊通知、风险评估、专家咨询、就诊预约、科普资讯及互动社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明眸”APP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服务平台。
2018年6月全国爱眼日期间,上海市卫计委和市教委对“明眸”APP进行了联合发布,目前“明眸”APP广受家长、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医疗服务机构的欢迎,直接解决被服务对象如何防治、快速就医、咨询医生等一系列问题,致力成为家长身边的“视力管家”。“明眸”App的搭建将进一步促进实现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的无缝对接,使医疗服务机构不断自我规范服务,提高服务满意度,同时团结各方力量实现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的最大化。
未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还将加快总结户外活动干预近视的实践成果,形成适宜方案纳入政策推广,确保每位孩子每天至少能有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有效预防近视。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试点引入当前成熟的控制近视适宜技术,帮助家长控制孩子近视发展的速度,避免过快增长发展成高度近视眼,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试点开展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监测服务,现有证据表明,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早期不易察觉,一旦发现不可逆转,已成为成年致盲的头号杀手。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已经在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预防上早作布局,连续3年在重要学术大会上设立高度近视报告专题,将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定期检测眼底病变的发生,从源头保护人群眼健康;结合已建立起的“目”浴阳光青少年爱眼公益科普品牌广泛开展健康宣教,继续探索孩子和家长喜闻乐见的健康促进形式,在更广范围内普及科学的近视预防和控制理念;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探索近视防控的适宜技术,尤其是将眼健康服务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如开发“可穿戴式”设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发展可靠安全的眼视光产品等;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明确近视发生发展机制,为早日攻克近视难题打下坚实基础;争取经过几年建设,努力建立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中心,切实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趋势,并将上海有益经验推向我国其他地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教育部和卫健委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措施力度空前,可以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但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受到近视困扰最严重,近视防控工作又面临诸多挑战,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拼速度,更要拼服务质量和创新,这需要广大上海市眼防工作者齐心协力,动员和团结有关机构、社会各界力量共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护墙”,为孩子的眼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供稿:防治科近视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