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东教授: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时间:2019-12-01来源: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点击数:278次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而糖尿病眼病就是可怕的并发症。11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1118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常务副院长邹海东教授受邀做客上海电台《名医坐堂》节目,一起和大家聊聊“糖尿病眼病要早防早治”


1、主持人: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邹海东教授: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它的主要危害是由于人体血糖的代谢障碍而造成的一系列全身多组织多器官的损伤,最常见的损伤包括心、脑、肾、足,还有眼。“心”包括冠心病等;“脑”则是脑缺血、脑损伤;“肾”包括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损伤;“足”包括糖尿病导致的足部神经和血管改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烂脚”。而“眼”则是这次内容着重要分析的。所以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2、主持人:什么是糖尿病眼病?相较于普通眼病有何不同?

邹海东教授:糖尿病眼病的概念是指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改变造成的一系列特殊性疾病。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应该是糖尿病白内障。第二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下来是糖尿病葡萄膜炎、糖尿病造成的屈光度改变,以及糖尿病造成的眼神经、眼肌肉改变等等。所以糖尿病眼病是一系列不同的并发症。

3、主持人:糖尿病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为常见的两类糖尿病眼病,它们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是多少?具体又是什么情况?

邹海东教授:糖尿病白内障在糖尿病人中的患病概率是50%60%,约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会伴有糖尿病白内障的发生。糖尿病白内障主要症状是由于晶体混浊造成的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且患者早期会有非常典型的症状——随着血糖改变,视物会突然感到模糊,所以有些糖尿病病人也能够据此症状判断自己的血糖是否升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是位居第二的糖尿病眼病并发症,一般患病率在25%30%它主要造成患者视力下降、视物时前方有黑影、视野缺损,严重时会伴有眼痛,甚至导致视力丧失。

网友(王女士)咨询:患糖尿病二十多年,伴随着视网膜水肿的情况,接受治疗两年多,可是现在看东西眼睛依然感到模糊,现在所使用某品牌国产针,已经打九针了,可是效果并不明显。我想咨询现在进口针与国产针是否有区别?以及一直打针会不会有后遗症

邹海东教授:王女士应该是患上了黄斑病变水肿,这属于常见的糖尿病眼病并发症。现在最好的办法的确也是打针,通过注射药水至眼内来控制黄斑水肿。至于是“国产”好,还是“进口”好,这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您打了九针,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以选择尝试换其他针。而打了九针后,效果不明显其实也是正常情况,因为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通过打针取得效果。

至于多打几针是否有危险或者副作用,首先打针肯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且多次注射也的确会造成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弱,但是也请放心,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危险。“打针”是目前针对该类病症最好的治疗办法。

我建议您在血压、血糖、血脂等各方面都去做一个仔细检查,因为眼部的病变也不只与血糖有关,它其实和全身的身体情况都有关系。或许您可以寻求一些比如中医方面的调理办法,去尝试促进治疗效果。

4、主持人:在糖尿病眼病的治疗中,视网膜病变是最困难的一种吗?


邹海东教授:准确地说,它是最复杂的一种。比如这位王女士,她的症状虽然是黄斑水肿,但是我相信在出现黄斑水肿之前,可能在早期,她的视网膜就已经出现了病变,只是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说没有引起病人的关注,进而前往医院就诊。所以当她出现了难以忽视的症状再进行治疗的时候,尽管还是可以依赖打针起到短时效果,可是这个病还是会反复发作,最后病人的视功能可能还是会很差。


我们之所以那么关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因为它的晚期治疗效果很差。有些病人的视力如果难以恢复,就会造成失明。然而糖尿病白内障是可以通过手术复明的。

5、主持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底是什么病呢?


邹海东教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血糖代谢的障碍造成视网膜血管和视网膜神经性的一些病变。更多的可能是视网膜血管病变,比如血管的出血、渗出,造成视网膜缺血等。视网膜是一种十分脆弱敏感的神经组织,就好比我们知道如果大脑出血或损伤,就会造成脑梗,从而引起人的神智损伤。视网膜的出血、水肿会造成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改变,就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症状。


6、主持人:您刚刚所说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在25%30%,那他们具体是什么样的人群?这是与病程相关还是血糖控制力度有关?


邹海东教授:25%30%这个数据是基于近二十年来我们国内在社区基层做的流行病调查和研究中得出,指的是广泛的糖尿病病人。


我们现在所了解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一相关的因素是血糖,血糖控制较差的病人,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更高。第二是病程,即病人的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会增高。第三是血压,第四是血脂。这两项也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息息相关的,控制不好也会导致视网膜病变。


当然也会有例外,有些病人他可能早期发生过短期的血糖升高,之后他立即对血糖采取较好的控制措施,可很遗憾,他最后还是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糖尿病的代谢记忆,即早期出现损伤后,即使之后进行良好的血糖管理,可是受损的代谢机制还在持续地发生作用,最终造成了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或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网友(吴先生)咨询:患有糖尿病二十多年,2015年因眼痛、眼压高前往医院就诊,确诊为青光眼,一开始使用眼药水进行治疗,感觉症状有所好转,所以没有坚持使用。时隔一年后,青光眼再次发作,一直到现在未有好转。今年检查时发现双眼的视神经全都萎缩了,现在双眼处于低视力水平。这种情况是否还有好转的可能性?比如寻求中医的帮助?


邹海东教授:您的病症应该属于青光眼,首先糖尿病病人的确更容易患青光眼,但是您的病症不属于典型的糖尿病眼病并发症,一种青光眼是由于严重的糖尿病病变造成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十分棘手。


您更有可能是糖尿病,同时又患青光眼。您的青光眼可能是原发性,比如闭角型青光眼,这在糖尿病病人中并不少见。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问题,他的视神经更容易发生改变,所以他们的视神经出现问题后,萎缩可能会更快。但是一旦到了视神经萎缩的地步后,很遗憾,现在的医疗手段没有更好的方法。您说的中医或者其他康复治疗手段,只能尽量地保护视神经尚未萎缩的细胞。同时,衷心地建议您要控制好眼压,眼压稳定才能保护好残存的视神经细胞功能。

网友(章先生)咨询:七十岁老人,患有糖尿病十六年,血糖控制较差。最近在检查视网膜时,发现了黄斑中心反光暗淡,我的视力明显地下降了,我本身就是老花眼,以前看远处十分清晰,视力情况良好,现在视力,尤其是左眼十分模糊,视力约在0.4左右,视物还有重影,双眼还检查出了白内障。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邹海东教授:您的视物下降和模糊主要来自于您的糖尿病白内障,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而言,每个人的眼内都有中心凹,中心凹在状态良好的时候是有反光的,随着年纪增长,有些人年纪大了就没有反光了,单纯的“没有反光”并不意味着出现问题或者会引起视力下降,不用过虑。

至于白内障是否需要手术,主要根据您对生活的需求或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白内障手术效果十分好,且属于医保范畴,费用报销比例在三级医院约为70%7、主持人:有无较为简单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者糖尿病白内障自我判断方法?


邹海东教授:早期很难自我判断。白内障早期的症状是视物模糊,具体而言是一种隔着纱窗看外界的感受,可是真到了明显的“隔着纱窗”的视力感受时,病人的白内障往往已经发生到了中度。近视所导致的视力减退是可以通过配镜改善的,而白内障所导致的视力减退是戴镜也无法矫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则更为隐秘,但是因为人体视觉功能的习惯,往往会忽略视网膜上细小的出血点。等到视网膜出血量较大时,眼中就会出现黑影飘动,甚至遮挡,病人才会意识到要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而此时,从专业角度而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我们国家有针对糖尿病筛查的基础公共服务项目,每一位糖尿病病人每年都可以在所住社区的相关站点进行血糖监测和眼科基础检查。这类公共卫生服务在上海已经全面覆盖。即使您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眼病症状,也可以前往社区医疗服务点进行相关检查,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这些服务,也都是免费的。


8、主持人:您可以进一步聊聊这项惠民服务(上海市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服务项目)吗?


邹海东教授:我们国家实行新医改后,人人都享有了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国家给予的便利政策中,我们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在社区每年享受一次免费的相关体检,有些社区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两次。每一位上海市民都可以享受到这项惠民服务。


我们的团队(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是从2015年在上海开始推广这种模式的,主要是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眼底照相机、视力检查表等基础设备。而这些糖尿病患者的所有检查结果都能够传输到区定点二级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断后,再将诊断结果传回社区。这样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可以节省很大的精力,让他们不用去大医院排队,也能够获得专业权威的医疗建议。


这个项目在2017年我们才完全完成。至今,在上海已经筛查了20多万糖尿病居民,目前受益人数还在上升。我们非常希望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甚至是视力情况暂时良好的中青年人群,都能够前往社区进行体验,享受这项政府给予的惠民政策,从而能够达到早期发现眼部病变的防治效果。


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只要有了糖尿病,无论是否出现眼部病变情况,都应该每年进行一次相关的眼部体检。


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其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忽视,我们需要更多的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和重视。


9、主持人:一旦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邹海东主任:如果是早期非增生性的视网膜病变,第一肯定是控制全身的血糖、血脂、血压的状况,遏止病变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口服一些药物去辅助控制病变的发展。再严重一些的情况可以通过打激光的手段去治疗,通过保护视网膜上健康的无血管区从而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如果有黄斑水肿或者视网膜血管缺血等特殊症状,可以通过打针这种手段控制。打针和打激光都是具有一定损伤的,因为它都是直接作用于眼球内部,这均属于针对中期视网膜病变。如果有更严重的出血,甚至是视网膜牵引性脱离,这些都是需要做手术的。


10、主持人: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损伤是可逆的吗?


邹海东教授:是可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进行治疗后是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眼部情况。但是结束治疗后,也需要时间定期随访,同时需要管理好全身的血糖、血脂、血压情况。


11、主持人:目前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在糖尿病眼病治疗上有何特色和优势?


邹海东教授:我们医院可提供我前面所提到的所有的治疗方法,更配备了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在诊断方面,比如说测眼底血流改变的OCTA——这是一款比较新的设备,针对一些早期眼底未出现明显出血的糖尿病患者,它能够及时地发现其血管减少、血流减少的高危信号,从而帮助患者早做防备。在治疗方面,无论是激光、打针、用药,还是玻璃体手术,我们医院都具备专业的能力,同时拥有着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


12、主持人:据了解,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承接上海市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服务项目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来,中心具体开展了那些工作呢?


邹海东教授:首先每年的筛查是属于我们的工作项目之一,这是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体系的项目。当时主要针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眼科医生的状况,毕竟糖尿病眼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复杂,需要医生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进行诊断。但是在我们社区中更多的是全科医生,眼科专科医生较少,且缺乏应对复杂眼病的能力。因此,我们推出了远程筛查的系统,让这些全科医生负责筛查,我们进行分析和诊断。从而达到在社区中高效地完成糖尿病眼病的筛查工作。


这就是上海市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


13、主持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是国内首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数字化防治融合体系,并且做到精准干预,具体的精准干预是指什么呢?


邹海东教授:在我们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确发现了很多糖尿病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比如2017年我们检查了20多万的人群,新发现的糖尿病视网膜患者有8000多人,他们前往定点医院进行了后续治疗,转诊率达到了80%多,通过这次检查,他们即时地发现了自己的视网膜病变,并进行了有效治疗,从而没有出现视功能的后续损伤。


14、主持人:未来是否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工作?


邹海东主任:人工智能是现在科技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事实上,在2018年我们就尝试着用人工智能去取代读片专家们的职能。因为我们定点医院的读片专家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十分辛苦,他的工作量相对平时的门诊需求激增,在社区送来大量的糖尿病病人眼底照片中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承担一个初筛的工作,过滤掉绝大多数正常的眼底状况,剩下有争议和更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性的片子就交由专家确诊,大大减少了专家们的工作强度,也提高了效率。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也能够更为迅速地了解到自己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需要转诊。





(以上通过节目直播整理,有纰漏之处敬请谅解。)



专 家 简 介



邹海东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白内障科主任。

     邹海东教授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已诊治各类疑难眼病患者15万例。他医术精湛,显微手术规范且干净利落,疑难复杂手术品质极高,被病人誉为“手术刀尖的舞蹈”。他迄今已完成近4万台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类眼病手术,最小手术患者年龄8个月,最大104岁。此外,他还开发了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可用于低视力人群视功能主观评价工具,率先完成国人白内障手术的主觉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评估,改善患者对各类手术的认识和需求。

     邹海东教授曾先后近10次深入西藏、新疆、川南、贵州等偏远贫困地区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服务,至今为止已完成慈善手术700余台,其中少数民族患者占80%。为当地医生进行专业授课近200场,带教当地医生50余名。

     作为上海市防盲办公室主任,邹海东教授领衔建设了国内唯一的省级眼病防治融合体系,实现了上海市沙眼、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等致盲性眼病精准干预:包括首创“眼病社区数字化建档-互联网传输-定点医院读片-社区转诊-分级治疗-社区康复”健康管理模式,荣获上海市卫生政策研究类课题成果第一名;发现并提出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强化血糖控制新标准,显著提高该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效率;通过大规模人群研究归纳出我国青少年儿童眼生理发育数据值,提出近视早期预测和屈光发育筛查新技术,揭示目前不合理屈光矫正原因。以上工作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卫生改革发展20件事”。

     邹海东教授主持制定了《全国各省市防盲指导组考核方案》等国家防盲工作方案,研究成果被国家卫计委和多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推广应用,作为《十二五防盲治盲规划》、《十三五眼健康规划》等重要内容。他领衔起草首个眼健康领域的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171-2019 《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将该标准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即将获批国家行业标准。

     邹海东教授作为年轻的眼科临床和防盲专家,紧跟眼科诊断技术前沿,长期致力于青光眼和白内障研究,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大量濒临失明的患者。近五年来,他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部级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香港合作课题、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

     基于以上医教研防四位一体的工作成果,邹海东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17 项科技奖励。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包括国外SCI杂志110篇。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上海市领军人才等9项人才计划。(供稿:党委办公室宣传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咨询热线

021-6271-7733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