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1到1.0,9岁弱视孩子的别样“逆袭”
时间:2021-08-19来源: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点击数:363次

       2020年末,9岁的园园(化名)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前段时间,他越来越看不清东西,家长发现他有眯眼睛、歪头的情况,便带他来医院就诊。视光中心副主任医师李珊珊检查后发现,园园的视力只有0.1,患有重度弱视,这种情况在9岁的儿童中较为少见。得知结果的园园和家长十分担忧,但李珊珊的耐心安抚让他们安心了不少:“只要认真配合治疗,视力会好转的。”


       综合考虑了孩子的原始散光度数、双眼平衡和日常用眼情况后,李珊珊与家长沟通了治疗方案,首先是通过戴眼镜和药物辅助进行屈光矫正,同时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增加球类运动和户外活动次数。“因为弱视的程度比较严重,治疗方法也要更综合些,药物和辅助训练都要有,也会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视觉训练后,复查结果显示园园的视力在逐步好转,他因此变得更加有信心,李珊珊也能够感受到园园迫切想要恢复视力的愿望:“他每次检查后都会很雀跃。”虽然有一段时间治疗到了瓶颈期,视力从0.9下降到0.7,但李珊珊始终鼓励园园坚持治疗训练,最终成功将视力提升至1.0。“治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视力达到一个稳定期才能放缓用药,我也才放心。”李珊珊这样说道。就这样,在医生、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这位9岁的小朋友实现了视力的别样“逆袭”。


       孩子配合,家长辅助


       治疗过程中,园园的积极配合和家长的尽心辅助让李珊珊印象深刻。在她看来,家长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打开孩子的心结、积极与孩子沟通也很关键。“这次治疗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家长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很感谢这个家长。”李珊珊指出,在治疗弱视的过程中,孩子通常不会意识到视力健康的重要性、配合度不高,而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在此时做好监督工作,先“监”后“护”,帮助孩子完成视觉训练和药物使用,从而促进视力的恢复。


       “弱视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制定正确的方案,更需要家长发挥督导作用,和孩子好好沟通。另外,也要考虑学校环境对孩子治疗的影响,有的孩子戴矫正眼罩会被嘲笑,所以不会很好地配合。”为此,李珊珊和同事曾多次前往社区和学校进行健康宣教,科普相关知识,让更多孩子、老师和家长了解到多方配合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除了治疗过程中的多方配合,把握治疗时机、早日发现病情并及时干预也至关重要,而青少年屈光档案的建立和定期筛查正是弱视防控领域的重要举措。屈光发育档案可以连续、动态地监测儿童青少年的眼部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弱视等各种眼病问题。近年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全面推进和完善0-18岁儿童屈光档案监测与建档服务,定期在中小学和社区开展筛查工作,对于屈光不正的早期干预和科学诊治起到了关键作用。截至2021年6月,屈光档案监测与建档服务已覆盖本市280余万儿童青少年,筛查超过710万人次,全面守护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


       从0.1至1.0,这样的治疗效果离不开李珊珊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整体病情的综合把握,也离不开家长的尽心监督和孩子的自主配合。李珊珊表示,随着视觉健康防控意识的普及,近些年查出近视、散光的情况越来越多,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发病率增加,反而说明了社会公众对视觉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在此,李珊珊也提醒广大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视力状况,发现出现歪头、斜头、眯眼等状况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眼科医院或者医院眼科门诊就医,做好孩子视觉健康的“守护者”。


专家介绍


(识别太阳码,获取医生简介、线上预约挂号等)


       (供稿:党委办公室宣传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咨询热线

021-6271-7733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