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眸,不精彩
时间:2016-06-17来源:上海财经大学,邱楚原点击数:333次

       他走进图书馆,选择了一个安静的读书角,准备开始今日的学习。这学期选修的数学史简介任务繁重。他需要在明早上课前完成60页的英文阅读,并写好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还要为另一门课准备presentation。总而言之,时间紧迫,他调整好坐姿,翻开了课本。刚读了不到一页,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主屏幕上弹出一个对话框,提醒他的微博账户上有人@了他。没过多久,手机屏幕又亮了,这次是有朋友给他发了微信。他试图继续阅读,然而几秒钟后他还是没忍住内心的煎熬,果断拿起手机查看刚刚的消息。在回复完消息后,他顺便阅读了几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半小时后才回到他的课本。不久后手机再次震动,他重复了之前的动作。3个小时后,他终于完成了原本应该提前完成的阅读,随后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准备些论文。当他打开浏览器准备查资料时,知乎页面自动弹出的消息通知再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于是,他又到知乎上遨游一番。
       时间已是凌晨两点,但他的寝室依旧是灯火通明,宿舍的走廊时不时传出几声激动人心的呐喊或是胜利的欢呼。他和舍友们都还没睡,而是组队打着英雄联盟,并乐此不疲。长时间无节制的玩网络游戏对身体健康是一种严重的摧残,他也知道玩游戏长时间看着电脑屏幕,视力会受到极大的损坏,也会感到眼花、眼干、眼涩、眼胀,但游戏带来的快感还是让他无暇顾忌眼睛疲劳。在游戏中他甚至会想起自己还未完成的DDL,但也是一闪而过,心想等打完这局游戏再去做作业,但他心里其实也清楚这不会是最后一局,所以作业只能熬夜赶出来。他甚至会想到那些新闻,自己会不会突然熬夜猝死却又觉得自己不可能。他想他们的生活可以用一个词概括:生死疲劳。
       期末考试周,学校自习室、图书馆都坐满了学生,通宵复习应付考试更是常态。他周围的同学都有过通宵复习的经历,因为平时学习没注重积累,所以只好临时抱佛脚,希望通宵学习到明天考完试再休息。周围同学生活丰富多彩,参加各种社团、各种聚会,甚至做兼职打工,哪有时间好好学习?坐在教室里不是刷微博微信就是蒙头大睡,宝贵的上课时光就是这样浪费了。为了考试不挂科,只有在临考前认真通宵达旦复习。眼睛撑不住了就靠咖啡撑着,辛苦一下总比挂科要好。在GPA面前,什么眼睛保护,充足睡眠都是浮云。
       作为一名大学生,上面的情景可谓是司空见惯。对于眼睛的保护,从小学起他就懂得,但是就像“道理我都懂,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所言,到了大学他并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或是因为缺乏毅力,自制力不强,或是觉得坏事情不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总抱着侥幸的心理惴惴不安度日,他也曾时常想起古时,想起从前,想起欢乐的旧时光。那个时候没有现在发达的电子设备,节奏没现在这么快,但车马慢的从前,却让古人或是享受明眸带来的春光明媚,或是流连于恋人的眼神久久难以忘怀,也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明眸善睐,顾盼传神的佳话与诗篇。水灵的双眼,美目盼兮、明眸皓齿、眉清目秀、双瞳剪水、明眸善睐,这些美好的词语是专为人类的眼睛而生的。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对眼睛的描写更是精准独到。《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描述“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诗经•齐风•猗嗟》中所唱“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诗经•卫风•硕人》中吟诵的美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晏几道《采桑子》曰“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唐代元稹《崔徽歌》吟道“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众女子经常用“眉蹙春山,眼颦秋水”来描写眉眼之睸。
       但对从前的怀念并不足以使他改变现状,真正促成这一改变的是一次断电经历。那时候他感冒了正躺在床上睡,妈妈出去给他买感冒药。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下一秒,整个旅店断电了,房间里陷入一片黑暗。他起身想找到手机然后用手机里的手电筒照明,但一片漆黑中,他连自己的眼镜都找不到,更别说找到不知被妈妈放在哪里的手机了。他只好又躺在床上,盯着现在已经看不清楚的天花板,他感觉此时自己就像一个身处黑暗中的盲人,孤独无助,不知所措。他开始想起了以前,那个不用戴眼镜的自己,想起自己还没有各种电子设备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体会到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就像自己孤独地坐着等待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笼罩着我。远处有光明,音乐和友谊,但我进不去,命运之神无情地挡住了大门。那是一种孤独至极的感受。就像海伦•凯勒说过,“我真想义正词严地提出抗议,因为我的心仍然充满了热情。但是那些酸楚无益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犹如泪水往肚里流,沉默浸透了我的灵魂。” 是啊,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失明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在所有感官,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所有以前看过的话语,此时此刻,在他的脑海里显得无比沉重,只因想起了自己的过往。
       他后来对我说,在那一刻,他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着那些过往的生活画面。他想起自己家门口鲜红的玫瑰花以及其上的荆棘;他看到古老寺庙的莲池里,美丽的莲花生长在淤泥中;他看到蝴蝶的色彩出现在花香中;在露珠的尽头是太阳的柔和的光芒。他清晰地记得宽广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争奇斗艳的鲜花,所有这些铭刻在脑海中。他也看到了自己如何将大把青春花在打游戏上,用在不停地刷微信微博等无用社交上,如何通宵熬夜到天亮,想起自己明知眼睛视力已经加深却不愿或者说不敢去医院检查的自欺欺人,想起自己如何沉迷虚拟网络,整天盯着电脑屏幕却不顾窗外充满生机的春光与绿意。他说他最喜欢的话是:假如你有一双好眼睛,就好好地利用它,仿佛它是第一次用,或者最后一次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他不曾问过自己。三天之于一生实在太短,光明距离黑暗也太遥远。其实,真的错了。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死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少想到它。日子伸延到无穷无尽的远景之中,我们总以为人生可以来日方长,我们总是做些无价值的工作,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只有聋人才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才体会重见天日的种种幸福。这种看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成年后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但是,那些在视觉或听觉上没有蒙受损害的人,却很少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贵的感官。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模模糊糊地吸收了一切景色和声音,他们并不专心也很少珍惜它们。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顾城在《一代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的世界一片寂静,但是希望又在我的心中升起。我要把别人眼睛里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里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我们的世界有各种优美的声音存在,有各种色彩画就,可我们是否热情地拥抱过我们的生活?上帝未曾给予海伦一个有阳光的世界,但她却把自己的一生变成了一片阳光,让每一个在现实或是书本中遇见她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温暖。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海伦要去看人,感受人类的光芒和慈爱;海伦要去博物馆,看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海伦要去城市,观赏城市的多彩风光。“在我以前也有人走过我现在走的路,我确实知道沙漠跟翠绿清新的田野与果实累累的果园一样,都可以通到上帝那里去。只不过是路上荆棘的数量不同罢了。”
       “眉是山峰聚,眼是水波横,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上帝赐给大多数人一双明亮的双眼,去感知这个原本十分美好的世界,探索许多神秘的东西,发现那些精彩的瞬间,但多少人的眼睛不注意保护,渐渐就失去了原有的光芒,变得暗淡混浊。爱默生说过,“有的人的眼睛像桔子一样毫无表情,有的人的眼睛像一口可以使你掉进去的井”,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看出来;普罗帕柯斯说“眼睛是首先宣布温柔的爱情故事的前驱”,蒙田也认为“恋爱中的人发怒、和好、恳求、决定,终于说出一切话语,全用他们的眼睛”……一双明亮的眼睛对每个人的人生意味着太多太多,也许,你从来不用烦恼“看不清”或“看不见”;也许,你早已习惯鼻梁上挂着眼镜的生活;也许,你本来认为学生戴眼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如果不保护好眼睛,世间还有多少精彩,人生还有多少妙趣和震撼?!无明眸,无精彩视界!
       那天晚上断电后不久,电力又连上了,黑暗重归光明,他也下定了决心。等妈妈回来时他已经睡着,但依旧可以看到脸上的泪痕,不知这泪水是悔恨?是释然?还是感动?只知道后来他在梦里朗诵着自己喜欢的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格言: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咨询热线

021-6271-7733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