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卫生报》:白内障:眼睛的“中年危机”
时间:2020-06-12来源:上海大众卫生报点击数:286次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周期。


      为普及眼健康知识,6月6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成功举办了2场线上专题讲座,4位眼科专家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眼健康问题进行科普。


      近视:我国青少年的“魔咒”


      谈及我国青少年的眼健康问题,近视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由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上海市崇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科普基地承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儿童青少年专场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石晶琳主治医师介绍,我国征兵体检工作的视力标准已从2003年的0.6(4.8)降至2018年的0.4(4.6)。这个改变实属无奈,因为不下降视力标准就会影响应招人数。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中心朱梦钧副主任医师强调,近视度数不断增长并发展至高度近视后,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低视力和盲。


      因此,预防近视十分重要。朱梦钧介绍,每天2小时以上或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若近距离用眼时间非常长,那就要用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来抵消。同学们可以利用上学、放学、体育课和课间等碎片化的时间来“目”浴阳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限。


      “二要二不要”护眼经典语录


      “二要”,即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二不要”,即不要在光线太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在走路、乘车时看书。


      白内障:眼睛的“中年危机”


      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白内障是常见眼病。在由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科普基地承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中老年专场中,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邹海东主任医师介绍了白内障不同阶段的应对之策。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混浊而引起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邹海东认为,轻微晶体混浊、视力在0.7以上的早期白内障患者,因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无需手术治疗。中晚期白内障患者因视力下降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时就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以恢复较为满意的视力。


      白内障是否要等到“熟透了”再开刀?


      邹海东介绍:“白内障‘熟透’了容易并发青光眼,此时做手术会有切口大、恢复慢等劣势,且手术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当白内障发展至中晚期,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邹海东还介绍,紫外线会促进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他建议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尽量避开强光和紫外线辐射;尽量减少在每天10~14点外出,或戴上遮阳帽和过滤紫外线辐射的变色眼镜再出门。


      黄斑病变:老年人的视力“杀手”


      黄斑病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在上海,50岁以上人群的黄斑变性患病率为15.5%,75岁以上人群中有超过1/3患黄斑变性,该病是上海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刘堃主任医师介绍,黄斑是视网膜组织上最精密的结构,与中心视力息息相关。黄斑病变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中央有黑影、视物变形等,会影响阅读、看手机、识别人脸、开车等。


      黄斑病变导致的视力损伤往往无法挽回,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刘堃介绍,阿姆斯勒表可实现黄斑病变的自主筛查。将一只眼睛遮住,另一只眼睛一直注视阿姆斯勒表的中央点,若发现网格模糊、变形或颜色异常,意味着可能已经出现黄斑病变,必须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检查。刘堃建议,6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一次全面的散瞳眼底检查。


      刘堃介绍,口服抗氧化剂或叶黄素可延缓早期黄斑病变的发展。若病情发展至后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湿性黄斑病变后,就需要通过手术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来治疗。

      (来源:上海大众卫生报)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咨询热线

021-6271-7733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
Baidu
map